圖片來源:誠品網路書店  http://www.eslite.com/product.aspx?pgid=1001289172749885#

 

心流的概念對我來說,就像以前念書在解物理題目時的感覺,絞盡腦汁想要找出答案的感覺,或是下象棋時一心一意想扳回局面時,像是和喜歡的人對話交流時時間總是過得飛快。每當回想那樣的當下,總是覺得美好,雖然有些過程是很艱辛的。

 

這本書的論述方式,不太像是一般的科普書籍,他的論述方式更像是亞當斯密的道德情感論,主要是透過生活經驗的論述引起讀者的共鳴,因此這本書的內容更像是價值的傳遞。作者的核心思維不斷讓我想起阿德勒心理學和吸引力法則,其中有許多異曲同工之處。

 

書中提出兩個名詞,精神能量和精神熵。當我們的精神維持一定的秩序時,我們會感受到精神能量,而對當下的活動報以熱切的回應;當我們的精神失序的時侯,精神能量會以精神熵的形式被釋放掉而難以投入當下。當我們能充分享受當下,發揮精神能量時,心流的感覺也會隨之產生,那是一種接納當下的環境,放下自我去全心投入的感受,時間的流淌也隨這意識而加快或減緩。而我們人一生與其說是要追求快樂或是幸福這樣人為定義的框架,不如說是追求心流體驗更為確實,因為以心流去解釋每個人追求的不同事物,其實會發現一切都將殊途同歸。

 

怎樣可以產生心流呢?作者提到要目標的訂定與複雜性(難度)互相匹配的時候,最容易有心流的產生,而人是不斷追求複雜度的生物,所以需要更具自己的技能等級去提高目標,才能隨時保持熱誠產生心流,不論是在身體、思想、工作、與人相處或獨處時。而當我們以追求心流為目標時,是否能成為該領域的頂尖將不是最重要的,能否找出和自己能力匹配的目標和複雜度更為重要,這也讓我想到現行很流行的斜槓文化,心流將是從事多樣事物或是工作時,維持品質的重要的基礎。那人生的最終意義又該是什麼?我很喜歡作者給的回覆,人生的意義就在於尋找意義,過程本身就深具價值。

 

阿德勒心理學中,不強調人生經歷裡的因果關係,而是當下的想法,賦予不同的人生經歷意義,所以是所謂的因果是可以被改變,只是敘事的方法不同。我想在心流體驗也是類似的,如何產生心流,取決自我當下的目標設立是正確,而不是仰賴人生經驗的因果關係,我想阿德勒心理學被認為不易實踐的原因,也是在於是否能產生心流,讓自己在面對人事物時,能正確展現精神能量,可以怡然自處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讀書 心流 阿德勒
    全站熱搜

    timeandligh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